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所在位置:首页 > 精品展台 > 其他 > 正文

电视剧《沂蒙》-故事梗概

更新时间:2011-10-15 | 文章录入:admin | 点击量:
·························································································

 

   第28届电视剧飞天奖于8月25日晚揭晓,优秀导演奖、优秀男女演员奖和优秀编剧奖等主要单项奖各有归属,管虎因执导电视剧《沂蒙》获得优秀导演奖,我省著名编剧赵冬苓因《沂蒙》获得优秀编剧奖,加上之前报道过的《沂蒙》已获得的长篇电视剧一等奖,山东影视集团出品的《沂蒙》赢得了飞天奖三项大奖。

   30集电视连续剧《沂蒙》以抗日战争时期一个普通的沂蒙大家庭为故事着眼点,将历史事件与个人命运紧密结合,通过一系列生动曲折的故事,精彩地塑造了于宝珍李忠厚心爱心甜李阳等一系列个性鲜明、生动真实的老区人民形象。并且通过故事的展开,将革命火种在根据地如何被广泛接受并深入人心的无形过程,生动传神的外化和展现了出来。电影《八路牛》讲述了一个简单却感人的故事。为了藏一头八路军的牛,老区一个小村里的人们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故事所传达出的抗日战争时期军队与人民之间的那种信任以及人民在战争年代无私的付出与牺牲,对于今天的观众,不仅是一种感动,更是一种精神的震撼。


主创人员:
编剧:赵冬苓
导演:管虎
总策划:丁凤云
出品人:赵顺亮王汉平邹易儒
制片人:晋亮赵云声邹易儒
主要演员:
迟蓬 饰于宝珍   马少骅 饰李忠厚
冯海煜 饰李月   徐囡楠 饰李阳
王艺禅 饰心爱   孟霞 饰心甜
投资方:
北京歌亮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山东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
东方虎翼影视技术有限公司

 

《沂蒙》-故事梗概

1

《沂蒙》

《沂蒙》剧照

938年的秋天,在沂蒙山深处一个叫马牧池的小山村里,于大娘和丈夫李忠厚带着一家人正操办着二儿子继成的婚礼。看着幸福的小两口,于大娘的大儿媳“他大嫂”不禁想起了自己当年新婚之夜丈夫李继长逃婚而去。村里的二流子二孬跑来告诉大家来兵了,村里人惊慌失措的跑到了山沟里藏了起来。等兵都走了以后,大伙回到村里,发现村子竟然不仅没被洗劫,街道还被打扫干净,有的家里还留了现大洋作补偿,原来是八路军为了抗日挺进沂蒙山。

 

鬼子真的来了,村里人都藏到了后山里。于大娘的三女儿三妮被日本鬼子强暴后残忍地杀害,村里李继财的媳妇也被鬼子祸害而跳崖自杀。愤怒的村民打死了一个掉队的鬼子。

村长李大头带着大家商量着怎么抗击鬼子的报复,地主李忠奉家的大儿子从国民党部队回来探亲,李大头恳请他帮着找国军,吃了闭门羹。李大头们一面做好誓死抵抗的准备,一面派李继成和继善分头去找八路军和国民党军队搬救兵。

为了防止亡村灭种,村子里的年轻人都被赶上了山,其他人用土枪土炮武装起来,纷纷跑到村边的土围子自己的岗位上。鬼子和伪军几百人开始进攻了,村民们在村长李大头的率领下奋勇抗击着装备精良武装到牙齿的鬼子们,死伤惨重,出去搬救兵的李继财被国民党军队抓了壮丁,而李继成不仅找到了八路军,还遇到了多年不见的大哥李继长。围子破了,村民拼命抵抗鬼子的屠杀,鬼子也付出了惨重代价。八路军派出一个排的兵力,调虎离山,鬼子丢下一百多具尸体仓皇撤退了。村民们埋葬了亲人,也把鬼子的尸体火化了。李忠奉把鬼子的骨灰送到了鬼子占据的县城,李忠奉的大哥李忠歧谎称是八路军主力重创的日军,鬼子才没有报复村子。八路军回去后,于大娘的大儿子李继长和妻子罗宁一起被派回村里开展群众工作,面对只见过一面就逃走的丈夫和丈夫新娶的妻子,大嫂心里有种说不的苦。

罗宁被他大嫂的宽厚感动,成了好姐妹。李继长鼓励大家参加革命,继承继善都入了,于大娘很受震动,陈同给一直没名字的于大娘取名于宝珍。

陈同说服李忠奉当了村长敷衍鬼子,继善和继成组织民兵,于宝珍拉着自己的儿媳和女儿一起动员、组织村里的妇女成立了妇救会。李继周回村搜捕李继长,李忠奉赶来阻止。经过考察,在陈同的介绍下,于宝珍终于入了党。鬼子来抢粮食,继承等人配合八路军抢回了粮食,继成媳妇也想入党,发现介绍人竟是自己的丈夫。

于宝珍认他大嫂做了女儿并取名心爱,给二媳妇取名心甜。继成带领民兵配合继长指挥的八路军端掉了鬼子炮楼,李忠厚抗着门板跟着于宝珍组织的妇救会一起救助伤员。战斗胜利了,继成被派去学习,罗荣桓住到了于宝珍家里养伤,于宝珍悉心照料。八路军纪律严明,深受百姓爱戴。

《沂蒙》
《沂蒙》剧照

 

1941年,继长组织村民开参议会,选举于宝珍和李忠奉到青驼寺开山东省战时工委会选举大会。因为忙于妇救会工作,心甜流产。媒婆给二妮说婆家,是邻村的木匠栓柱家,二妮不从,被关了起来。正在这时候,抗大分校的学员们来了,其中有不少女兵。这些女兵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村里女人们的生活。二妮遇到了夏阳,夏阳对爱情和自由的执著追求更加坚定了二妮反抗包办婚姻的决心。二妮自己改名为李阳,参加了识字班,在夏阳的支持下去区里学习,在那里李阳不仅接受了新的思想,还遇到了改变命运的人孟奎。孟奎来识字班上课,于宝珍偷偷地让孟奎教他认字。夏阳和陈同的婚礼上,于宝珍把自己有生以来第一次写的两个字“夏阳”作为结婚礼物送给了他们。

李阳对孟奎的感情越深越不肯出嫁,婆家来送彩礼了,还有很多日本糖果,于宝珍才知道栓柱在给日本人干活,于宝珍很坚决地退了婚。

大妮在婆婆家天天挨打,在妹妹李阳的鼓励下参加了识字班并改名为李月。在识字班里,生活得一直很痛苦的大妮脸上露出了笑容,但丈夫孙旺在婆婆的挑唆下还是打不离手,虽然心疼女儿,但爱面子思想还很受旧的于宝珍又逼着女儿回婆家,李月逃走了。

继长和罗宁的孩子被在区妇救会工作的李月送了回来,心爱向对自己的孩子一样疼爱着继长的孩子。

八路军医院带着一批伤员进驻马牧池村,部分伤员被接到村民家里养伤。陈同和夏阳也回到了村里,但他们带来了一个坏消息,继长和罗宁被李继周抓住,后又落到了鬼子手里。部队请李忠奉帮忙找给鬼子当翻译的弟弟李忠歧搭救。经过爱国的陈老先生等人周旋,日军同意释放继长和罗宁,但前提是他们要登报声明投降,继长和罗宁言辞拒绝,最后英勇就义,于宝珍把二人的灵匛囚在了后院里,发誓鬼子一天不打跑,一天不为儿子儿媳下葬。

十几个八路军干部的孩子送到村里,于宝珍把孩子分散到各家去,给女人们抚养,自己家里也留了两个,一个三岁的男孩给了心爱,一个刚出生不久、名叫黎明的婴儿给了心甜。心甜一狠心给自己刚出生不久的牛牛断了奶,而男孩沂生成了心爱另一个心肝宝贝。

《沂蒙》
《沂蒙》剧照

 

沂生生病,心爱抱着沂生找部队的医院治疗。沂生的亲生父母许部长夫妇觉得儿子已经不行了,让医院别再为他浪费部队的药了。部队要出发,许部长夫妇狠狠心走了。医生也放弃了治疗,心爱怎么也不舍得放弃,把药噙在自己嘴里,嘴对嘴给孩子喂,晚上一夜一夜地守在孩子身旁。奇迹出现了,沂生活了过来。

1941年,日寇对沂蒙根据地实行大扫荡,形势一下子变得紧张起来。

部队终于要转移了,一大批来不及带走的军粮和军事物质要藏在村里,有些伤员也要掩护在村里,要藏起来的还有一条用来给伤员养身体的荷兰奶牛。

鬼子就进村了,除了要粮和八路军的伤兵,他们要老百姓把八路的孩子交出来。为了保住八路军的孩子沂生,心爱眼睛盯着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当成亲骨肉的宁儿,却把沂生领了回来,接着,她就一下子昏死过去。鬼子要把宁儿带走,被刘黑七的土匪伏击,宁宁也落在了土匪手里,刘黑七索要一千块大洋赎金,但知晓事情原委后,刘黑七亲自把宁宁送了回来。

抗大分校的刘老师在于宝珍家掩护下来养伤,伤好后,答应革命胜利后一定来看望她。

李月把一位首长带到丈夫孙旺挖的一个山洞里养伤,为了给首长治病,李月情急之下去了婆婆家求援。李月和婆婆家重新相处,认识了婆婆和孙旺的朴实和善良,为了掩护首长,婆婆牺牲。

孙旺用小推车把伤好后的首长推到了部队,自己也参加了八路军。

《沂蒙》
《沂蒙》剧照

 

为了给被捕的钟慧送信,李继存被鬼子抓走。

夏阳被捕,李阳去监狱探望,夏阳壮烈牺牲,李阳为她办完后事去找八路军,却发现夏阳的丈夫陈同也牺牲了。在部队,李阳遇到了孟奎,顺利把部队带离了险境。

鬼子又来扫荡,二孬不堪受辱撞树身亡,李忠奉在给鬼子吃得粥里下毒毒死了鬼子,也献出了全家的生命。

忠厚、继善带着村民去给八路军送粮,宁肯饿死也不愿动一粒粮食

李继周的国民党部队被鬼子包围,弹尽粮绝之际被八路军解围。李继周受伤,于宝珍和忠厚以德报怨,找部队医院故给他治好伤后藏在了自己家里。

李阳带领二十多个战士掩护大部队转移,孟奎跳崖,李阳被俘。在鬼子据点修牢房的栓柱救出了李阳。李阳很愧疚,伤好后去找栓柱发现拴住和母亲都遇害了。

鬼子来搜山,觉醒了的继周孤身一人杀死十几个鬼子后壮烈殉国。八路牛被发现了,为了引开鬼子,老四把刀插到了平日连鞭子都不舍得抽一下的自家牛的脖子里,牛拽着老四狂奔而死,八路牛被保住了,老四被全村人隆重地下葬。

八路军回来了,寄养在老乡家里的孩子们都被接走了,心爱和村里的妇女们都很难过。村里很多参军的年轻人都回来了,唯独不见继成。

1945年山东省政府成立。马牧池村选举村长,于宝珍没选上,埋怨忠厚把票投给了继善。

抗战胜利了,到处是欢庆胜利的人群。于宝珍和忠厚准备等继成回来就把过世的继长、罗宁和三妮安葬,这时国民党军队进攻沂蒙山解放区,继成还没有进家门就接到了归队的命令。

《沂蒙》
《沂蒙》剧照

 

1946年,内战全面爆发。于宝珍带领村里的男女老幼积极拥军支前,女人们不分日夜摊煎饼、做军鞋、搓麻线,准备粮草。一支部队要过河执行紧急战斗任务,心甜心爱和村里识字班的几十个女孩跳下冰冷的河里,用肩膀担着门板搭起一座火线桥。

孟良崮战役胜利,解放军大举南下,需要大量的民工支前,沂蒙山根据地可谓是最后一把,当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上战场。忠厚推起了他的小推车要上前线,眼见得解放军成千上万只小船过了长江,忠厚老泪纵横,他终于理解了他的儿子们为什么前赴后继,忠厚死在渡战役结束的那一刻。

新中国终于建立了,李阳回到了村里,于宝珍决定为家里死去的亲人们下葬。

作为战斗英雄专业的孙旺和李月拒绝了乡里给他们安排的工作,双双去了烈士陵园,他们想守着这些牺牲的战友渡过他们平凡的一生。

李阳终于在荣军医院找到了伤残的孟奎,用板车拉回了家。

继成寄来了离婚协议书。沂生和宁宁一块被许部长接走了。

《沂蒙》
《沂蒙》剧照

 

时间到了文革时期。外地干部来于宝珍家调查以前在家养过伤的刘老师,虽然对他的忘恩负义很生气,于宝珍还是给他出了证明。已经病入膏肓的继成回到了家,心甜接纳了他,最后死在心甜的怀里

时间到了现在。一位须发皆白的老将军来寻找并探望自己当年的救命恩人。于宝珍现在已经过了百岁,神智已经有些不清楚。但一听外面来人了,就吩咐心甜杀鸡。老将军仔细辩认了半天,于宝珍仍然不是他要找的人。

老将军在沂蒙山转了好几天,到底也没找到他想找的人。临走的时候,他把毕生的积蓄捐献给沂蒙山,建了一所希望小学。老将军没找到他想找的人,但见到了很多和他的恩人一样的人。他们就是普普通通的沂蒙山人,是中国最底层最平凡的老百姓。于宝珍死了,全村人正给她隆重地下葬。将军注视着送葬的队伍,向着那队伍行了个庄严的军礼。

《沂蒙》-导演简介

管虎:

《沂蒙》
《沂蒙》导演管虎

北京人,1968年8月出生,1991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电影导演专业,现在北京电影制片厂艺术创作中心导演室。
电影作品: 《头发乱了》1992
《浪漫街头》1996
《再见,我们的1948》1999
《西施眼》2002
电视电影: 《上车,走吧!》2000
《超级城市》《夜行人》1997
电视作品: 《黑洞》30集2001
《7日》28集2003
《冬至》36集2003
《牌坊》《南方女人》(上,下)1995
《咱老百姓》 —— 《昨天的哨音》 (上,中,下)1996

 

《沂蒙》-主角简介

姓名:马少骅

《沂蒙》
《沂蒙》中的马少骅

性别:男
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国家一级演员。
电视剧:(主要角色)
《英雄无悔》饰演刘贵田(40集)1994年
《我是警察》饰演肖一平(20集)1999年
《走向共和》饰演孙中山(60集)2002年
《汉武大帝》饰演窦婴(60集)2003年
《张大千在敦煌》饰演张大千(20集)2003年
《欢颜》 (30集)2004年
《大法官》饰演王玉和(28集)2004年
《范府大院》2004年
《生存之民工》饰演谢老大2005年
《贞观之治》饰演长孙无忌(50集)2005
电影
《儿子同志》2006年

 

《沂蒙》-剧中人物分析

于宝珍

于宝珍
于宝珍


是千万沂蒙妇女在反对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动派的战斗中的典型代表。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中国人民的解放而奋勇支前的巾帼英雄形象。剧中她一次次把自己的亲人送上战场,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她牺牲了自己的一切。她身上有女性的光辉,于宝珍是一位对敌人怀有刻骨仇恨,对亲人怀有真情挚爱,对革命无私奉献的母亲。于大娘是李庄的妇救会主任,支前模范。

 

 

《沂蒙》
《沂蒙》李忠厚
李忠厚

 

他李忠厚在老婆于宝珍这个性格直爽的巾帼女英雄面前是个老落后,但他身体里的那种中国男子的沉稳以及家庭观念的保守也同样造就了他另一种坚强的性格。本想安心过太平日子的他却最终被战争打破了宁静。为了国家民族大意拿起武器加入了战争,在新中国成立的日子里,在运送最后一批伤员的路上,被炮弹炸死时,嘴中还念叨这太平日子的,是个有责任的大男人!

《沂蒙》-幕后制作

山东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与中共临沂市委、

《沂蒙》
《沂蒙》剧照
临沂市人民政府等联合策划摄制的大型电视连续剧《沂蒙》,总投资2100万元,剧组由200余名演职人员组成,外景地全部在临沂市境内拍摄。

 

让沂蒙精神感动中国

2005年8月, 《沂蒙精神大型展览》在北京国家博物馆成功举办,感动了无数观看展览者。为了进一步弘扬和宣传沂蒙精神,临沂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丁凤云亲率有关人员,到北京向张宏森、王朝柱、彭加谨、李存葆等著名人士介绍了拟拍摄一部描写沂蒙历史的电视剧的设想。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一部题材重大、内涵丰富、能撼人心魄的主旋律作品。

2006年6月,临沂市委宣传部又在济南市召开专题座讨会。丁凤云详细阐述了创作这部电视剧的意图:这部电视剧的故事情节主要由两条线组成,明线,就是沂蒙老区普通一家人几十年间曲折、丰富、撼人心魄的生活经历;暗线,是以此展现革命战争年代在党中央、毛主席的指挥下,沂蒙根据地军民同仇敌忾、英勇参战、拥军支前、牺牲奉献的感人情景,以及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沂蒙人民弘扬沂蒙精神,艰苦创业,开拓奋进,沂蒙地区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赵冬苓:俩月写完剧本

2006年8月,编剧赵冬苓风尘仆仆地来到临沂市搜集创作素材,足迹遍及莒南、沂南、沂水、蒙阴、河东、费县、临沭等县区,先后对王换于、明德英、梁怀玉、尹德美和六姐妹等沂蒙红色典型人物和事迹进行了深入了解。她的心灵被深深地震撼了,脑海中也渐渐有了愈来愈清晰的故事。到了第9天,她对市委宣传部的同志讲:“我找到沂蒙老区的魂了。”回到济南后,她一气呵成,写出了创作大纲,在得到了大家的肯定后,赵冬苓日夜奋战,用了不足两个月的时间,便完成了近30万字的《沂蒙》剧本。

管虎:拍成经典之作

《沂蒙》
《沂蒙》剧照

 

《沂蒙》的导演管虎执导曾执导过电影《头发乱了》 、电视剧《黑洞》、《冬至》等许多优秀的影视作品,并以原生态纪实手法和犀利的镜头语言引领了一大批电影实践者的创新风潮。当读完《沂蒙》剧本后,他被深深感动了,用他的话说是“我读了七遍,每读一遍都会流很多泪水”。为确保电视剧拍出后能受到各个层次观众的欢迎,他把《沂蒙》剧本交给了邻居家一位17岁的女孩子阅读,数日后,这位小姑娘抱着剧本来到了管虎家,用肯定的语气对管虎说:“管叔叔,我读剧本时流了很多眼泪,你快拍吧!”

得到了青年人的肯定,管虎还不放心,他还想听听老年人的意见,便把剧本交给了自己的父亲管宗祥。管宗祥是我国著名影视演员,曾在电影《包氏父子》 、《祝福》等影视剧中成功塑造过许多重要角色。当年近80高龄的管宗祥读罢剧本后,他不但支持儿子导演这部电视剧,而且明确表示自己一定要在剧中扮演一个角色。既然老年人和年轻人都喜欢这个剧目,管虎对拍摄好《沂蒙》充满了信心,并决心将《沂蒙》拍成中国革命战争历史题材的经典之作。

演员:拍戏不怕苦

《沂蒙》
《沂蒙》剧照

 

2007年9月27日,电视连续剧《沂蒙》在临沂正式开拍。
在静静流淌的汶水河畔,为拍“女子火线桥”一场戏,剧组组织了当地80多名妇女,让她们肩扛门板,站在河水中搭成一座浮桥,然后让扮演解放军战士的250名演员一遍遍从门板上跑过……一个小时,两个小时,整整一个上午过去了,这组镜头才成功完成。她们说:“《沂蒙》拍的就是咱沂蒙的事,俺能参加演出很光荣。”

在一望无垠的青纱帐中,主演迟蓬一遍遍地在玉米地里跑来蹿去,身上的衣服被汗水湿透了,两只胳膊上也被玉米叶子划了许多血口子。她说:“我是读着‘红嫂’的故事长大的,没想到有机会扮演‘红嫂’式的女英雄。尽管参加《沂蒙》的拍摄很辛苦,但只要想想剧中人物的感人事迹,我的精神立刻就会亢奋起来!”

在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展室内,扮演“老将军”的管宗祥不顾自己年事已高,他在展板前一遍遍重拍着同一个镜头,整整一个上午,他连一口水都没挤出时间喝。当导演终于满意地喊“过”时,他却由于入戏太深,仍然含着泪水坐在现场一言不发……

《沂蒙》-相关新闻

1.《沂蒙》总美术师孟瑀:一砖一石建起拍摄场

地主大院
地主大院
 2007年11月12日

 

9日,在《沂蒙》外景地常山庄孟瑀正带领着美术师们在新建的“地主大院”里忙碌,他们在屋顶上种植杂草,要将这新建的三进三出的大院作旧,展现出古朴、陈旧的风貌。

“外景地与老根据地不谋而合”

在休息时,孟瑀和记者聊起为《沂蒙》剧选景及搭建外景的经过。他说:《沂蒙》是我们重点打造的一部精品,被列为建国60周年精品剧目,从拍摄前期准备我们便精益求精。选景从今年的5月份起,前后经历了一个半月,我们派出了三个小组,跑遍了临沂市的各个县区,最终经过再三筛选定在了沂南县马牧池乡的常山庄。恰巧的是这里也是早期根据地的核心地区,与红嫂居住的村也很近,也是一种巧合。

常山庄保留着部分老石屋石板路茅草房的村貌,与电视剧中要表现的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村貌极其接近。那里石垒的院落,给我们一种力量的冲击,正象征着沂蒙精神中的坚贞不屈。

“一砖一石精心建起拍摄场”

地主大院
地主大院

 

孟瑀随后饶有兴致地向记者介绍起自己建起的场景:美术师们在常山庄村前村后,建起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农家院落、地主院落、庙、戏台、炮楼、村围子等众多的场景。整个《沂蒙》剧组拍摄用的场景最大的特点是,它们都是美术师和建筑工人一砖一石真实地搭建起来的,地主院落从找材料到建成就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力求每一个细节品质的精益求精,使整个外景地呈现出一种浑厚、沧桑的质感。这些都是别的戏下不到的功夫。

施工过程中最让孟瑀感动的是,在搭建剧中李忠厚的农家院落时,依山而建落差有七八米,需要动用挖掘机。当地的施工人员非常负责,村路不通,他们便驾驶挖掘机走一下刨一铲,艰难地翻山过来,短短的一段路足足用了两天时间,正是他们的努力才保证了我们场景的品质。

“常山庄外景地价值很大”

谈到常山庄外景基地的未来,孟瑀充满信心:在北方地区,将整个村落变成“红色”外景基地,而且具有山东特色的,马牧池乡的常山庄尚属首家。随着影视剧拍摄增加,这里的价值将越来越大。

同时,在建设之初,摄制组便充分考虑到旅游的要求,修建了一条贯穿各个场景的路,加之外景地又地处沂蒙老区腹地,在“红色”旅游和革命教育上也具有很大的意义。当地有关部门也看到了这里蕴藏的价值,希望他们能借鉴其他基地成熟的经验来开发和保护。

2。电视连续剧《沂蒙》开机仪式在临沂隆重举行

《沂蒙》
《沂蒙》剧照

2007年09月29日15:29新浪娱乐

新浪娱乐讯由山东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与临沂市委宣传部、等联合策划摄制的讴歌沂蒙精神、再现沂蒙红嫂风采的40集电视连续剧《沂蒙》于9月27日,在临沂市隆重举行开机仪式。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常务副书记杨衍银等领导同志出席开机仪式并为该剧揭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李群出席开机仪式并讲话。

 

此次山东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联合临沂市委宣传部推出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沂蒙》,旨在弘扬和歌颂老区军民在革命战争中英勇奋战、无私奉献的伟大沂蒙精神。该剧以明德英、王焕于等诸多沂蒙红嫂为原型,以主人公于宝珍一家人的经历为主线,反映了革命战争年代,沂蒙人民参军参战、拥军支前,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是中国电视剧历史上首部平民战争女神画像,全剧主题深刻积极、人物形象丰富生动,戏剧冲突复杂、激烈,细节充满生活质感,力争打造又一部鲁剧精品。该剧已列入向建国60周年献礼重点剧目,将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播出并问鼎“五个一工程奖”。

临沂是历史文化名城,更是文明遐迩的革命老区,历经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两个时期,是全国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革命根据地之一。刘少奇、罗荣桓、徐向前、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里战斗工作。在革命斗争中,老区军民长期形成的以奉献、勇敢、坚毅等诸多宝贵品质为核心的沂蒙精神更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山东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近些年生产制作出了大量的影视剧精品力作。像电视剧《大法官》、《誓言无声》、《大染坊》、《铁道游击队》《满天星》,电影《上学路上》等影视精品几乎获得了电影电视剧所有的国家政府级各类奖项,它们都是立足于齐鲁文化的深厚土壤,坚守着现实主义的基调,体现出了浓郁的齐鲁文化特色和深厚的人道主义情怀。

《沂蒙》
《沂蒙》剧照

 

该剧主创及演员阵容强大。《沂蒙》从主创班底的选择到演员的最终确定一直也都贯彻着制作影视精品,体现齐鲁文化特色的主题思路。全国著名编剧赵冬苓同志怀着对老区的深厚情感,深入实地采访、体验生活,充满激情地完成了剧本创作。导演管虎,是影视界公认的一流导演,曾以原生态纪实手法和犀利的镜头语言引领了一大批电影实践者的创新风潮。他曾执导过电影《头发乱了》、电视剧《黑洞》 、《冬至》、《活着真好》等许多优秀的影视作品。主要演员由迟蓬、马少华等优秀演员担纲。

迟浩田在接受采访时说,沂蒙山区是革命老区,革命战争年代,这里涌现出一大批感人事迹,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取得的胜利是山东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用煎饼喂出来的、用担架抬出来的。我负过7次伤,有5次是在沂蒙山区,我也亲眼看到那些“红嫂”关心伤员、救治伤员,对伤员做到无微不至的关照,用乳汁、汤水喂他们。对我本人来讲,能活到今天,活到79岁,我永远忘不了那些“红嫂”,是她们把我抬出了战场,救活了我,我感谢沂蒙山区的乡亲们,也希望他们能与时俱进,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