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所在位置:首页 > 文学评论 > 作品评论 > 正文

徐丽萍:燕回巢 情满园——读厉彦林散文《祖宅笔记》有感

更新时间:2023-09-26 | 文章录入:jkz | 点击量:
·························································································

  笔记,这种文体一直是中国传统文人士大夫们最爱的一种抒情写意、记述情怀的文章形式。它不需要宏大叙事,也没必要声明立场,只要是彼时彼刻,触动了他们的心怀,那怕是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人一事,都会被他们用文字记录下来,或长或短,随意而为,却十分具有感染力。这种文体千百年来,深受读者的喜爱,不论世事如何变迁,中国人的真性情,中国人的审美态度,中国人的家国眷念,都能在这类传世好文章中引起普遍共鸣。读厉彦林先生的发表在《人民文学》2023年第五期上《祖宅笔记》,感受颇深的就是这种随心随性,自成一体,娓娓道来的文学传承,他对乡土的爱,对妻儿的爱,对自然万物的喜爱,深沉,纯朴,不提一个爱字,却处处溢满深情。

  “燕窝守门”这篇,我的感觉岂是燕归巢这么的简单?作者从小在祖宅长大,父母离世了,自己也退休了,那种叶落归根的心心念念,借翻修祖宅、修建书屋、回馈乡里等一系列行动得以呈现,而燕子在老屋筑巢的场景可以说是深深地触动了作者。观燕儿,思亲人,触景生情,守在老屋门口的燕子一家,又何尝不是作者自况?燕回巢,人归乡,他呵护燕子一家,同时呵护的也是他对家乡故人的情感,一切都在描述燕子一家筑巢的点点滴滴里含蓄蕴籍地表达出来。

  “紫藤花开”是《祖宅笔记》里又一借物咏怀的佳作。作者栽种这棵紫藤树在祖宅,是借用了“紫气东来”这个吉祥用语,这也是中国传统文人爱用的意象。

  一棵紫藤树,作者是这样写的:

  “从前我家祖宅东南角有块空地。二〇一七年春天孙女降生前,我就和妻子商议,想栽棵紫藤树,等孙子辈长大以后可在紫藤树下嬉戏或读书,那是多么美好的“晴耕雨读”景象”,“说来我讨到这棵紫藤树也特别有意义:一是这紫藤树的树龄和我儿子同岁,二是栽到我们家的年份,正巧和我孙女同岁。”话已至此,谁又说得清作者到底是有意为之还是缘分天成呢?

  但作者推已及人,晴耕雨读的美好愿景应该惠及乡邻,这不正是他改建祖宅为书屋的初衷吗?所以,借花咏怀,这一篇的结尾是这样写的:“紫藤扎根祖宅门前,年年能看到一架熟悉的、亲情浸润着的紫藤花香,如一股紫气祥云蓬勃而起。陪伴熟悉和不熟悉的孩童坐在紫藤下读书,徜徉书的海洋,任目光、时光和春光在书中行走,忘记时间、空间,只剩宁静、豁达与欣慰……”

  这是典型的中国文人的作派——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作为女性读者,最让我动容的还是“梅树盈香”这篇。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的爱情誓言还有多少人能珍藏心间?作者遍访各地,终于寻到一棵杏梅,栽在祖宅,做为送给妻子六十岁生日的礼物。这份心意千金难买!中国人爱梅花,但不是人人都懂得如何爱自己的爱人。作者因囊中羞涩,寻问园主:这梅树是准备栽在自家院子里,送给妻子作六十岁的生日礼物,价格能否更合理?对方沉默了一会儿,说:“这么多年,我还是头一次遇到这种用途,价钱好说。价钱好说。”园主连说两个价钱好说。

  我感觉被感动的不仅是我,还有这位园主,作者让我们又一次相信了爱情。让我动容的地方还有作者对妻子的感激之情。一个男人成功的标志是什么?不是官当的有多大,也不是腰缠万贯或者著作等身,而是他成就了自己的人格,修为成具有谦和平等意识与态度的人。这种谦和与尊重,不仅用来对待外人,对自己的至亲至爱也能相敬如宾,从而赢得家人最真的爱和最深的信赖,这才是一个男士最大的成功吧?这一篇的结尾,作者写道“梅树一棵,心香一瓣。我铭记妻子的陪伴和渐行渐远的岁月风景,心境繁花似锦,顿增一种庄严感、温暖感和亲切感。”作者还一不小心说出四个字“天赐良妻”,得此一言,相知相爱,此生足矣!

  好久没看这样深情缱绻、行文流畅的好文章了,到这个年龄,写这样的文章,没有一个平和的心境是难以实现的。祝福作者以及他的亲人、乡亲们。这个世界因读书而美好,因爱情而甜蜜,因宽厚而祥和,因传承而久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