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泰山文艺奖(文学创作奖)评委感言】逄春阶:恳请你能理解我
2011-11-02 来源: 大众日报
□ 逄春阶
10月26日到31日,泰山文艺奖(文学创作奖)在济南悄悄开评。引人瞩目的是,这次实行评委实名投票,逐轮网上公布,投了谁,一目了然。“茅盾奖”实名制后,好多人渴望山东也这样,评奖实名制,网上公布。山东人敢吗?敢!
我有幸目睹了散文、诗歌、报告文学作品评选的全过程。投票的前前后后,好多的熟人映入了我的眼帘。谁没有人情?都是搞创作的,或是搞研究的,抬头不见低头见,圈子就那么大。我感叹:作品很优秀,面孔都很熟。投谁?实名制啊!投不好,让人耻笑。我当过四届泰山文艺奖(其中二届是齐鲁文学奖)评委,这次最难!
投就投最好的。谭登坤,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名字,我看好他的散文,不仅我,我们散文组的所有评委都看好。他的散文集子叫《马颊河的十二月》,书中没有他自己的照片(有的作品集里的玉照太多,真是浪费),简历非常简单,当过农民、教师,连籍贯都没写。散文组所有评委都不认识他。评委刘烨园说,好多的散文,是一串串浅坑似的乡村题材创作,而谭登坤则是在挖掘一口艺术深井,那里有木刻般的细节青砖,有浑然一体的结构,有内在韵律的波纹,有不动声色的诗意色彩,更有热爱的底蕴和土地之子的凝视。我完全赞同烨园先生的评判。
写散文的谭登坤一点不张扬,作品摆在那儿,你们评吧。如果评委是公正的,肯定绕不过我。这次评奖,还有一个比较牛的,那就是耿立,他跟谭登坤一样,报上奖,就悄悄躲在一边,这就是真正作家的自信。我靠作品说话,我说什么都是多余的。
我坦言,前两轮投票,有没有人情票?有。有不错的好朋友,只要觉得艺术水平够前15,够前10,够前8,就投了。水平一般的,坚决不投。这是我的底线。最后一轮投票,投出5部作品,那就严了,掂量掂量,能代表山东文学水平的,才给票。在这一刻,我是吝啬的。最后的投票,我投得毫不犹豫,我投得理直气壮。
该得罪的反正得罪了,无所谓了。我浑身轻松。我的文友们,你可能不满意我的选择,但恳请理解,如果有怨气,就骂骂我吧。需要说明,给我打过招呼和没打招呼的人,我从内心里都感激他们,因为他们都信任我,打招呼,是一种信任;不打招呼,更是信任。作为评委,最需要安静,不要打搅他们。
暗箱操作的空间越小,公众越相信结果的公正。文学,本来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绝对的标准。我没投的好多文友,你就骂我吧,只要能解气。我能承受。但真正挚爱文学的朋友,即使不投他,他骂完,还会拥抱你。我期待这样的文友。
实名制最大限度地排除了非文学因素的干扰和渗透,为评委完成使命创造了好的条件。使命就是:从文本出发,从文学出发,评出好作品。于是就有“如履薄冰、慎之又慎,不敢有丝毫懈怠”的态度。本届泰山文艺奖(文学创作奖)评选办法的改革,具有标志性。
评奖结束了,我的心情依然不平静。评委们的表现,让我感动,慷慨激昂的蔡世连,娓娓道来的孙基林,朴实无华郑建华,妙语连珠的李掖平……他们都是对准作品说话,他们在诉说文学的尊严,他们在强调文学的神圣!这种民主的评选方式,需要每个人来适应,来理解。其实,每一次小小的进步,都伴随着由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
衡量是不是文化强省,文学强省是个重要参数。这次泰山文艺奖(文学创作奖)实名制评奖尽管有这样那样的缺憾,但它让我看到了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