郇如启:记忆里的乡土温度——品读梁清凡先生诗集《水韵琅琊》
诗词是心灵跳动的音符,是心灵绽放的花朵。诗词从诞生起就一直在“辞约而旨丰,事近而意远”的阡陌上行走着,一路散发着芬芳,陶冶着人的性灵,给人以美的向往和向上的能量;因而历经五千年的诗歌,成为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食粮。
近日,有幸读到梁清凡先生诗集《水韵琅琊》,深为其澎湃的诗情、深邃的意境、灵秀的诗韵所吸引。诗作笔墨所及皆饱含真情实感,一首首清新流丽,绚美鲜活的诗词,宛若带着露珠的琼花绽放,恰似心灵的甘霖挥洒,又仿佛散着诱人的陈酿幽香。《水韵琅琊》诗集分为水韵琅琊、锦绣江山、情系故乡、风月同天、沂蒙九间棚五个章节,从中可以感悟作者景情的交织,超逸的胸襟和生花的妙笔。
深接地气,在诗境中氤氲乡愁。梁清凡先生早年从军,转业地方先后在地市级、国家级新闻媒体工作。虽然漂泊在外,但故乡沂蒙山却时常在脑海中萦绕泛起,那林籁结响,那泉石激韵,在其心目中镌刻着永不褪色的印迹;那稼禾遍野,那杂花生树,在其脑海中构筑出永不凋谢的风景。当乡愁凝结为一抹挥之不去的情愫,家乡那朴实的茵茵草木,袅袅炊烟,便生出词意诗韵,积聚在笔端喷薄。他的《念奴娇•乡愁归意》表达出对家乡的拳拳情怀,浓浓爱意。
暮山夕照,念乡愁归意,清晨黄昏。年少离家,丝发白、松菊梅韵犹存。喜鹊登枝,鸡鸣声犬,围约旧柴门。乡音无改,一壶老酒盈樽。 沂水流碧粼粼。秋丰香四野,不负耕耘。横起云峰,千仞壁、空翠飞绿销魂。倦鸟知还,鹤衔红日,霞映月光轮。暖烟云霭,小窗笑语欢邻。
这是一阕清新流畅、语言鲜活的词,既展示出家乡的田园画卷,又描述出乡邻对游子淳朴的情意。词作以“喜鹊登枝,鸡鸣犬吠”的动态描述出家乡温馨和谐的场景,当“乡音无改”“丝发白”的游子像“倦鸟知还”般踏上故土,久违的乡邻“围约旧柴门”“一壶老酒盈樽”的热情感动着作者;而那“沂水流碧粼粼。秋丰香四野……横起云峰,千仞壁、空翠飞绿”的景色,又怎能不让作者动魄销魂呢?此情此景,正是“酒不醉人人自醉,景不迷人人自迷”,家乡无论什么季节,什么时候都是游子的情感港湾,永远为游子保留着一份迷人的风景,这怎么能不让游子思念?!
家乡的一草一木,一房一舍,一方麦田,一处场院,都是梁清凡先生创作的题材,在他笔端都幻化成精妙的诗作,《七律•麦收时节》记录了诗人曾亲历过的“滚滚金浪麦子黄,开镰收割沁幽香”的岁月:
滚滚金浪麦子黄,开镰收割沁幽香。
株株饱穗低头乐,户户农家笑脸扬。
处处机声吟四野,家家囤满荡芬芳。
牛哞马叫碡场转,一路扬鞭运夏粮。
诗作首联以“滚滚金浪”的宏大场景展示在广袤田野开镰收麦的镜头,颔联和颈联以“株株饱穗”“户户农家”,“处处机声”“家家囤满”的细节描述出麦收盛况,尾联以“牛哞马叫碡场转,一路扬鞭运夏粮”动感画面,唤起有相同经历人的共鸣,层层递进,丝丝相扣,可见作者的笔力功夫。
梁清凡先生的乡愁诗词根植于生活的土壤,有着丰厚的农村生活体验。在创作中,常常以质朴的诗语铺陈出多棱角的场景,从而寄托游子对家乡眷恋的情感和依依难舍的乡愁:诗词中有“暮色苍茫望故乡。举头云断目、返程长。常思孝浅欠高堂。双亲去、游子远、更离伤”(《小重山•思故乡》)的内疚;有“杨柳依依,披墨绿、烟村云袅,细品乡悠。老宅留岁月,乡语话不休”(《八声甘州 一笺寄乡愁》)的回味;有“漫步村庄,碧水池塘。听鸡鸣唱响山乡。小园几许,沁入芬芳。有茄花紫,豆花白,菜花黄”(《行香子•碧水池塘》)的乡土气息。这些诗作看似信手拈来,其实在造境中凸露出架构的灵动、具象的精炼,从而极富立体的画面感和诱惑力,直扑读者心灵并与之共情。这是作者无愧于心、无畏于人的创作,是作者诗意的唯美所在。
境界开阔,在捭阖中咏颂山川。壮阔的山水滋养了梁清凡先生的诗词禀赋,使其诗词具有山峦的筋骨和江河的流脉。每逢游览山川,那山的雄阔与巍峨,那水的浩瀚与清澈,必荡起作者诗情的涟漪,激起作者敏妙的思绪。如词作《行香子•水韵琅琊》:
一棹轻舟,两岸鸥惊。水清清浪碧波平。鸳鸯锦鲤,白鹭沙汀。赏沂河碧,沂河绿,沂河明。霓虹似画,长桥栏处,忆乡愁萦绕前行。游人湖畔,起舞瑶笙。水韵琅琊,故乡雨,故乡晴。
作者对其母亲河——沂河的赞美之情溢于诗词中,词作以明快的词调,质朴的诗语勾勒出沂河的壮美。词作中的鸳鸯锦鲤,沙鸥白鹭是实的描述、动的景观,而霓虹、瑶笙等是虚的描绘,沂河、轻舟、长桥则是实的场景;这些词组合在诗词里,构建起虚实相应,动静互衬的诗境,使读者在视觉和感官的碰撞中产生出优美的遐思和壮丽的动静冲击波。
蒙山沂水哺育着一代代的沂蒙人,历史的沧桑和山水的秀美刻印在梁清凡先生心头,无论是“飞瀑泻山涧”的震撼,还是“累累硕果,千里秋实乐无穷”的欣慰,都是他储存在记忆的素材,一旦触发灵感,达到了意与境,情与景的交融,便有意象空灵、诗语清新的诗词奔涌,《水调歌头•沂蒙秋》也许就是在这种境况里吟咏而成。
飞瀑泻山涧,碧落老涯松。万岩千壑秋染,金色映苍穹。翠黛虬髯徐动,绿竹修林鸟宠,潭水影青葱。往事可回首,斟酒醉清风。望川野,金浪涌,溢香浓。累累硕果,千里秋实乐无穷。沂水泱泱吟凤,浩月悠悠鸿梦。叶舞尽西东。锦绣如卷画,云鹤任长空。
词作叠绮变幻,移步换景,沂蒙秋天的景色尽揽于心目,富于空间感,流露出诗人对沂蒙山水的爱恋与喜悦。“锦绣如卷画,云鹤任长空”,作者的率性表达,显耀出驾驭语言的能力,这些情真词丽的作品,自然让人过目成诵,回味无穷。
再如《七律•花海九间棚》:“梨白桃红遍野腴,红妆素裹任风涂……篱落鸟鸣穿燕子,丛林蝶舞闻啼鸪。九间棚里花如海,故道春光奋笔图。”作者细腻舒展的描绘,给人以酥透感及心灵的陶冶,引发出对九间棚敬佩和向往。
大凡诗人,皆练就一双审美的眼睛,一副跃动的心灵。具备了这样的功底,才能使山川在遐思联想中变得笔酣墨饱、意深境远;透出清佳的气质,阔达的神通。在梁清凡先生的诗词里,你可以体会黄鹤楼的层叠高耸:“千古江山收眼底,三城景色醉心头……万里惊涛吞旧梦,长江浪碧竞风流。赋诗崔颢写春秋。乡关何处是,荡尽昔人愁”(《临江仙•黄鹤楼》),你可以领悟黄河的浪涛汹涌:“西出昆仑九曲来。群山大漠水流裁。黄河一脉润君怀。壶口涛天行远壮,裹沙漫卷巨浪开。夕阳辉映染霞腮”(《浣溪沙•印象黄河》),俯仰之间,黄鹤楼和黄河显得更加气势磅礴,更显激情踊跃。这两首诗词的主题里透着浩瀚,表达里寓含辽阔,倘若没有笔力千钧的功夫和丰厚的底蕴,岂能写出如此恢宏大气的词作?
简言达旨,在空灵中充溢哲思。诗词是作者胸臆的表露,蕴含了诗人的思维和主旨,正如《文心雕龙》所云“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诗词在描述中会不自觉地潜入作者的主观意象,从而潜移默化地引发读者的感性共鸣。梁清凡先生的诗词不止壮景典雅清新,不落俗套,更可贵的是蕴含彻悟和哲思,在诗词里强壮着筋骨,使诗词熠熠生辉。如《鹧鸪天•抒怀》就满含哲理:
月下琼章夜向阑。一天星斗照关山。诗书万卷人生富,翰墨千金华夏传。斟满酒,敬先贤。才高自古耀人间。青年莫笑衰翁老,一阕轻吟绕绛坛。
词中字字透着真情,句句寓含哲思。“诗书万卷人生富,翰墨千金华夏传”一句对仗工整,是劝学的警语,亦是教人勤勉、用功读书的金句,广泛流传也不无可能。整阕词洋溢着灵醒的思维,进取的启迪。掩卷思忖,不由击节赞叹。
诗作《七律•人生如茶》品出了茶的甘苦,也品出了人生百味,看淡了人世浮尘。在现实世界里,难免有不尽人意的事,是消极对待还是积极促成,反映出不同的人生心态,而作者的观点在诗作中达成了主客相融,物我一体的效果:
江南佳丽一壶藏,天地钟情细叶长。
冲泡崂泉尝味厚,盘旋雾气品兰香。
人生浓淡杯中爽,世事沉浮盏饮尝。
陆羽茶经添雅韵,清词半阕阅沧桑。
诗作彰显出作者开阔的境界,旷达的胸襟,沉着的品格。“人生浓淡杯中爽,世事沉浮盏饮尝”是那么的豁达和豪放,大有海纳百川和明月入怀气魄,相信读者在爽心悦目的阅读中,会潜移默化地接受作者的观点。
如果说《人生如茶》是在细腻隐含里表述观点,那么《七律•日月飞梭》则是在豪放、雄浑中阐述见解:
日升月落似飞梭,风雨人生岁月磨。
万卷书中酬壮志,千回梦里放高歌。
朝花夕拾光阴逝,对镜何愁白发多。
锦瑟朱弦须进酒,云舒云卷任蹉跎。
作者以直抒胸臆的笔触增强了诗作的气势:“日升月落似飞梭,风雨人生岁月磨”“万卷书中酬壮志,千回梦里放高歌”“锦瑟朱弦须进酒,云舒云卷任蹉跎”,这类脍炙人口的诗句给人荡气回肠的豪迈感,大义凛然的坦荡感,自律自省的真诚感。“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作者在抒发情感,阐发哲思中颇得水到渠成,顺理成章的真谛。像“世事如棋多变幻,人生对弈有输赢”“菊花秋酿琼芳酒,笑傲功名已白头”等诗句,也都有异曲同工之处。
在勤勉中获得人生的硕果,彰显诗词的风骨,梁清凡先生无疑是成功的。他的这部诗词集鲜活而富于时代气息,传递着激荡慷慨的清音,独具自己的本真和特色。“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期待着梁清凡先生有更多新作问世。
读之而感慨,是为序。
信息编辑:刘青